“愚人节那天,所有人的手机上都被安装了一款名叫‘星座审判’的APP,要求大家票选出最讨厌的星座。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场恶作剧......”竖屏画面中,流畅的运镜、密集的鼓点和配乐、悬疑紧凑的剧情,在短短2分25秒的时间内完整播出。
这是微短剧《星座审判》的第一集,也是去年起,在抖音平台热播的悬疑类微短剧作品之一。这两年,有越来越多包括王南在内的各个年龄层面、不同职业背景的观众,利用空闲时间刷起了微短剧。
即便对于身处微短剧行业的创作者夜十一来说,这个行业的火热程度也让他有些始料未及。据夜十一回忆,半个月前他参加一场微短剧大会,现场熙熙攘攘。本来预计五百人规模的大会,实际来了“起码三千人”;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人也想过来听听,微短剧能不能做,要怎么做。
在微短剧制作这一行,夜十一已经算得上是“老资历”了。四年的从业时间里,他不但一路见证了微短剧的诞生和羽翼丰满,也亲身经历着硬币另一面的故事——大部分情况下,作品的爆火并非偶然;内容产出也要经过痛苦的剧本构思以及拍摄打磨。
与夜十一相似的是,身在重庆的95后萧万鹏也在三年前就投身于微短剧行业,只不过他属于“半路出家”。萧万鹏坦诚地说,他们团队的成立初衷除了生计和名气,也想“让同龄人找到快乐和共鸣”。
一直到半夜两点,播放量爆发增长到千万级别,大家才长舒一口气。
〓 《三千》团队在关注抖音后台的“涨粉”情况
如果全世界物价贬值,以前月入三千的你会经历什么?这是热门抖音微短剧《月入三千当首富》里,主角苏鸣面对的情况。主创团队结合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现实,在故事里加入了艺术化的虚构创意。主角苏鸣本以为物价贬值可以让自己过上低调的富豪人生,但却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搞笑状况。在这背后,蕴含着主创团队的创作初衷——让观众们在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生活中,获得暂时解压和放松的空间;也启发用户去发现平常生活的小美好和小确幸。
《三千》背后,是一支身在重庆的年轻团队,他们的公司名称叫做“奇迹时代”。《三千》的监制,“奇迹时代”的负责人萧万鹏认为,《三千》的爆火并非偶然。与一些粗制滥造的网剧不同,这是经过认真构思和细致打磨的作品。
据萧万鹏介绍,“奇迹时代”的团队成员大都为90后或00后;虽然大家是半路出家搭了个草台班子,但并不影响他们对微短剧的热爱和对表达的追求。
以团队的几位主创为例,编剧“小歌”是写网文出身的,在写微短剧剧本前,每天敲写上万字的修仙小说,不在话下;导演“秋林”本来学的是平面设计,毕业后做过婚礼摄像、微电影导演、儿童剧导演;只有后期“沁怡”,主演“苏鸣”和“陈佳怡”,来自影视院校的相关专业。
组成“奇迹时代”之前,团队成员们散落在各个影视、MCN公司或婚纱影楼,每个月拿着几千块钱打工,偶有灵光乍现的创作想法,却迫于现实难以施展。这些境遇不如意的年轻人们,后来在拍“苏鸣”的故事时,一点点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。
评论里,时常有观众留言,“00后爱看正常吗?”后面接了一长串不同年龄的观众附和,“我60后也爱看”;也有观众在评论里将自己代入苏鸣的世界里,觉得人物演得很活,有意思,调侃“工资一千八,每次看苏鸣我就笑哈哈”。
虽然每集平均只有三分钟时长,但《三千》每一季的剧本周期都要耗时两、三个月。播出过程中,“奇迹时代”的主创成员还会根据网友观剧的反馈、建议,不断丰富支线角色。在拍摄中,他们也会给自己提要求,有时团队为了一个镜头,会在重庆40度的高温天气下反复重拍。
萧万鹏还记得,有一场关于“宴会”的戏,剧组一开始为了省钱,先租用了一个性价比高的场地来拍摄,但是后期成片的效果并不理想。于是,他们“下重金”租了一个更加豪华,也更贴合剧情场景设定的婚宴厅;还把背景群演随意穿着的T恤、卫衣都升级为更有质感,款式风格相对统一的礼服和西装。一番折腾下来,终于拍出了第一季备受好评的高潮片段。
虽然拍的是微短剧,团队并没有因为追求速度就牺牲质量。整个拍摄周期时常比较长,甚至总是被观众催更;他们却认为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而且,在每一季播出的时候团队都能收到追剧的粉丝反馈,这也为下一季的开发提供好的创意启发和设定,迭代提升质量。
“我们平时会经常刷(剧的)评论区和私信留言,把粉丝的建议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,这样抖音的观众才特别愿意追《三千》这个剧。”萧万鹏说。
〓 《月入三千当首富》的剧组成员正在片场“头脑风暴”
微短剧导演、编剧“夜十一”对此也深有同感。他用武侠小说中用来描述武功的“快、准、狠”,来形容他眼中合格的微短剧行业制作者。
“大众的选择太多了,随便轻轻一划就可以离开。这么短的时间之内,怎么输出中心思想,价值观,你到底要传达什么?”
夜十一从2020年就开始拍摄微短剧,他所在的团队“风也传媒”有近30人,这个编剧、编导、运营、后期完备的小团队,擅长制作“推理、悬疑”类型故事;代表作品有《六神无主》《谁?异能者》《星座审判》等。
《星座审判》就是从星座的母题下延伸出的悬疑故事。在中二和无厘头的剧情包裹下,风也团队夜想要传达一个精神——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境遇,主角都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。
比如星座审判第一季里,在投票决定天秤座是生还是死的剧情环节。反派认为人类是不会团结的,所以他赢定了;但主角“秦岭”一边向幸存者发出号召,一边通过努力打破了剧情设定中“造物者”万能的假象,让大家重拾希望;最终促使投“生”的票数超过半数,为人类扳回一局。这一构思有点像是对于诺兰导演的作品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中“双船实验”经典场面的致敬。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。永远充满希望,去挑战不合理的规则;观众就有机会从他们身上获得能量,对生活充满希望。”夜十一说。而他希望通过微短剧来表达的人生态度,也与自己的经历高度相关。
回忆起自己做微短剧前,当动画片导演的“灰暗时期”,夜十一倒并不觉得辛苦。
那时候他过着家、工作室两点一线的生活,除了看剧打游戏就是上班。有一次,参与制作的一部动画上线前需要熬通宵,已经连续加班一周的同事们,到了后半夜精神恍惚,大家合唱着《西游记》和《葫芦娃》打气加油。更多的彷徨,来自于对未来的无力感。夜十一参与过不少国产动画片的代工制作,却很难有决策权,灵感无从施展。倾注心血的作品,却无法署自己的名。
耐心沉淀了一段时间后,他决定换一个窗口和平台试试,他始终相信自己,“金子总会发光”。
〓 《异能》中白山黑市的设定图
2019年,夜十一开始在抖音研究微短剧,还写出了自己满意的剧本。有公司愿意买下,但却没有把握让夜十一来拍——因为他缺乏“数据”证明自己,合作的演员也不够知名。没有过多争辩,夜十一放下一句,“那等我做出数据再和你们聊”,转头就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。
随后,他和朋友拍摄的微短剧切片反响不错。但没过多久,主演因故退出,父亲病重,他不得已只能暂停手中工作。偶然的机会,夜十一在病房里认识了长信传媒的文学总监邸哲文,两人在微短剧的话题上一拍即合。在邸哲文的引荐下,夜十一的小团队获得长信传媒的投资。
和长信的合作,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。彼时,夜十一正沉浸在微短剧拍出一些成果之后、源源不断的广告订单当中,有一段时间忘了自己在做什么。长信传媒总裁助理伍德提醒他,内容行业必须不断迭代出新东西,要有更高的追求。
在微短剧赛道里,“风也传媒”擅长的推理类型不算大众题材,但夜十一发现,在用户市场足够大的抖音,创作的疆界可以扩展到预想之外。除得到抖音的资金和流量扶持之外,他们的短剧作品在抖音找到了一群19-35岁,受过良好教育,对悬疑推理感兴趣的受众。
年轻创作者的梦想:故事才刚刚开始
有一位粉丝私信留言说,自己的妈妈在接受癌症化疗,她一直在旁守护照顾,每天为数不多能调整心情的时刻,就是等到《三千》更新,能笑那么几分钟。
另一位即将出国留学的上海大学生,专门来到重庆和主创团队见面。他显然是与主角苏鸣完全相反的人,飞机头等舱来回,住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。他说很喜欢剧里传达的正向价值观和积极生活的精神,尽管身处不同的社会处境和家庭背景,却在这部微短剧中找到了精神的相通感:接地气的表达,向上的青春感以及纯粹的快乐。
行业之外,夜十一也看到许多普通人对于表演的热爱。最近一次去买烟,楼下的小卖部的大哥在知道他是“拍微短剧”的之后,兴冲冲地点开自己正在看的一部剧,问夜十一,“我能不能也去演一个角色”?
《三分钟推理》系列微短剧的主角“庄羽”,高中时曾被骗进传销组织,对自己的人生一度绝望。但在观看经典电影《花样年华》时,“庄羽”发现自己对表演的兴趣和渴望,并从此踏上了未曾设想的”演员“道路。
据夜十一介绍,“庄羽”在来“风也传媒”应征拍微短剧前,做过剧组的剧务、跑龙套的群演,再到特约演员。而打动他的,是“庄羽”为了能穿得进西装,把自己从200斤的胖子减到了120斤。
“微短剧行业给了大量的演员,或者是想从事演员的人一个新的机会。它是一个重要的上升的渠道,他们看到希望就会去努力。”夜十一说。
〓 《星座审判》的拍摄现场
好运和惊喜也同样会回馈行业里奋力拼搏的年轻人。
好几个非编导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“三分钟推理团队”之前,没有什么实战经验,只能从头到尾开始学习热门素材分析、挖掘剧本的逻辑等。
“三分钟推理”团队在抖音运营的第二个账号,曾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从零到百万粉丝的增长,它由95后的黑妹,郭旭,小溪负责。
三四年的时间过去,夜十一觉得,自己已经实现了当初进入微短剧行业时许下的目标,他的确做出了几部备受好评的微短剧,收获了观众的喜爱。但他也还有更为远大的梦想,拍一部院线电影,或是做出“三分钟”相关的IP宇宙……所有人都知道,这并不是能靠单一团队完成的事。
而“奇迹时代”团队成员更远大的梦想,则是让“奇迹时代”的名字响彻全国。“我们聚在一起就是一团火。”萧万鹏说。
拍微短剧的这几年,团队从五六个人到现在二十来个人,核心成员们不仅收入增长,他们也在前行的路上,收获了许多真实鲜活的观众鼓励和喜爱,也对观众有了更强的使命感。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内容,让这个世界变得有点不一样。”
这也是每一位正在拍摄微短剧的成员,在现实生活中想说的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