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短剧交流群

短剧出海,AI换脸狂飙,日入百万?

发布日期:2023年12月18日
梁丽丽:近半年,网上关于出海短剧的话题越来越多了,我也看到几个比较不错的AI换脸视频,可以直接将国内短剧主角换脸成外籍演员,从简短的几十秒视频片段来看的话效果还是不错的,但是从整剧的复杂场景以及各国文化差异来看,直接换脸可行性有多少?

AI的风,终究还是吹到了短剧。

自2022年始,国内短剧迎来爆发式增长。一方面,崛起的短剧不断吞食短视频领域的流量,监管红线不断拉紧;另一方面,国内短剧赛道涌进众多参赛者,逆袭、霸总题材更是早已被拍烂,剧情类短剧甚至已经几近饱和。

当国内短剧已成红海,有人将目光瞄准了遥远的海外,期待在那里能再次激起水花。毕竟,出海短剧的财富第一枪已被打响,中文在线早期参股的枫叶互动的真人短剧APP ReelShort凭借两部出海短剧一夜成名,流水达到350万美元,中文在线市值暴涨超110亿元。

出海短剧也自此有了“疯狂吸金”的可能,而AI技术的出现,更是让出海短剧有了推波助澜的力量。间也因此流传着“国内短剧只要通过AI换脸换音,就能节约几十万元的制作成本”的传说。那么,事实当真如此吗?

本期短剧自习室也将从以下两方面,和大家一起探讨AI究竟能为出海短剧带来哪些惊喜?

本文目录:
1.出海短剧,靠AI赢麻了?
2.AI重塑出海短剧,道阻且长

  出海短剧,靠AI赢麻了? 

从去年开始,AIGC这股飓风几乎席卷了各行各业,每一个内容平台、每一种内容形式都在其列,每一个内容创作者都能感受到所在之处的震动。与此同时,这也给了想低成本进入海外市场的短剧公司新的思路。如果AIGC与短剧结合,又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?

这段时间,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AI换脸换音的小视频。视频里,国内演员的模样几乎毫无违和感地变成了外籍演员的模样。

(图源@赤辰AI实操记)

事实上,这样的AI换脸视频在国内一些视频平台也有不少。在某站上,随便搜AI换脸等关键词就能看到不少百万播放量的视频。

(图源@菠萝AI)

看起来是不是很震撼?是不是感觉出海短剧的门槛也没那么高了?是不是觉得自己离“短剧出海,日入过亿”又近了一步?
据短剧自习室调研观察,AI出海短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,更多还只是一个噱头。
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关于AI换脸的短剧视频,更多只是几十秒到一两分钟的打样片段。从AI打样视频来看,画面人物的正面脸部表情其实已经可以做到很自然,不过侧面端还略有瑕疵,用户一眼就能分辨出“AI”感。
也有业内人士通过自研产品,从角色、分镜到声音,全部用AI制作并做了短剧打样。
(视频来源@artflow.ai )
不过扎心的是,YouTube、TikTok等平台上关于AI换脸的短剧其实并不多见,更多的搜索结果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AI换脸教程。诸如“AI视频换脸!史上最强最快的方法,100%成功。”“AI生成微电影,生成小视频,仅仅只需要一张静态图片即可实现”“3天出一部AI短片”等。
从短剧自习室的调研数据来看,目前AI技术在短剧领域依然尚未成熟,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关AI短剧的爆款。
多位出海短剧服务商表示,AI短剧仍处于初级阶段。
短剧公司九州文化海外负责人刘金龙也曾向媒体坦言:“目前并未看到有厂商正式使用AI技术,离商业化还很远。”
也就是说,此前的观望者们或许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目前海外短剧市场能上桌吃饭的依然是头部玩家,腰尾部玩家想要搭上AI的春风快速上桌,或许没那么简单。
  AI重塑出海短剧,道阻且长  
目前出海短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:
一种是直接将国内的短剧进行翻译(包括机翻和双语录制),在海外APP或者YouTube等视频平台上播放,这种方式主要面向的是东南亚地区的用户。相对来说,彼此的影视题材类型接近,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;
一种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,对短剧剧本进行当地化改编,并聘请当地的海外团队、演员进行拍摄和制作,这种方式主要面向的是欧美地区的用户。不同国家和地区,对题材的偏好程度也不同。比如美国本土的用户对狼人、吸血鬼题材的短剧更感兴趣,中东地区的用户更偏爱草根逆袭的戏码等等。
还有一种是直接采购适合海外用户观看的剧本,在国内一些具有欧美风格的场地,聘请外籍演员进行拍摄制作。
但无一例外地,包括一夜成名的ReelShort以及GoodShort、FlexTV、MoboReels等短剧平台,都普遍存在着真人短剧拍摄成本高且制作周期、创意不足等问题。
根据短剧自习室的调研,出海目前的制作成本相对高昂,每部剧平均在13~20万美金,相当于国内40~60万人民币的2~3倍。
科技速度远非人工可比,AI技术的更迭日新月异,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短剧玩家寄希望于AI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然而,现实总是残酷的。
短剧自习室与多位AI使用平台方、AI技术供应商聊了聊,发现看似技术门槛低的AI短剧,实际上就输在了技术起跑线上。
首先,AI文本创作模型仍不完善。
短剧正式走进大众视野也才两年时间,现有的短剧数据量还不足以让这些AI大模型直接生成一部较为成熟的短剧剧本。目前来说,现阶段的生成式AI更适合产出创意想法。无论是以Chat GPT4为首的大模型还是必应(Bing)、文心一言、讯飞星火等文本生成大模型,在短剧创作上获得的结果几乎是一致的,需要不停地对AI进行训练。
其次,AI换脸容易崩坏。
据业内人士向短剧自习室透露,AI换声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,难度大的是AI换脸。虽然Swapface、facefusion、roop、FaceApp、Deepfake、国内的45AI等AI软件都可以实现换脸,入门难度不高,但要做到画面完美贴合绝不是易事。
短剧自习室也截取了国内某短剧的一小段视频,用Swapface进行了AI换脸,大家可以来看下换脸效果。
“AI短剧的生成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,并非一键自动生成。口型翻译相对还简单一些,但换脸换音不仅成本不低,后期人工调整的周期也很长。”上海佳甲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GAGA向短剧自习室坦言。
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,我们目前能看到的AI换脸画面几乎都是演员的正面形象,乍一看很惊艳。一旦演员侧脸或者转动幅度变大,AI换脸的画面就会出现崩坏现象。
试想一下,均集80~100集的短剧,要想做到每一集都画面精致、毫无破绽,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有业内人士向短剧自习室透露:“AI换脸目前还不敢接项目,因为效果不敢保证,一部100集的短剧不可能只有正脸,角色也很多。目前的技术而言会露陷,成本也很高。”
据公开资料显示:
目前AI换脸的基本价格约为5万-10万元/部,对口型翻译还需要另外收费,整体打包价格约为20万元/部。以海外短剧15万美元一部的成本来推算,如果在国内自制短剧(成本约为50万元),再加上20万元的换脸费用,整体节约成本至少达到几十万元。
此外,一旦海外观众发现这只是一部“粗糙”的AI换脸短剧,付费欲望还会高吗?站在风口上的猪都能起飞,那也得是真正的风口。
那么,AI短剧还有希望在海外市场创造“财富神话”吗?
1. 内容上,AI换脸依然解决不了出海短剧的内容核心问题。尽管此前的中国网文出海给出海短剧奠定了用户基础,但优质、原创的短剧剧本仍是一本难求。海外的短剧市场虽是一片”蓝海“,但挑战也如影随形。
且不说AI换脸目前效果一言难尽,就算技术已经成熟到如假包换,AI换脸换的也只是演员模样,肢体动作、神情还是国内的那一套。面对不同国家、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,国内短剧想要出海绝不是简单换张脸的事。稍有不慎,演员的一个动作或许就会引发歧义,带来不必要的文化冲突。
内容为王这一法则,放在出海短剧上也同样不会过时。真正吸引观众的永远是剧情内容,演员与声音更多是加分项。
2. 链路上,如同短剧自习室在《10分钟读懂中国短剧产业:很火,但需要理性的声音!》一文中提到的,国内的门槛升高有可能导致出海热度进一步上升,但是国外观看短剧的链路没有国内这么成熟,未来如果TikTok小程序加持的话或许好一些。
此外,出海短剧和国内短剧的内容付费模式上也存在着差异,海外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国内用户有所偏差,生搬硬套国内短剧的模板几乎不可行。与此同时,出海短剧的支付链路也比国内短剧复杂。国外的监管政策、税收政策、支付方式等等都是出海短剧公司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。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看好AI短剧。尽管AI生成的视频仍存在瑕疵,比如整体上更偏动画质感,甚至类似PPT图片播放,但无论是丰富性、色彩特效、构图都会比真实拍摄更强。“个人估计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靠文本生成动画短剧,未来甚至直接生成真人短剧,这将会对短剧行业造成打击,成本低且无限供应。”
3. 商业模式上,不管是普通的出海短剧还是AI出海短剧,想要稳稳地赚钱还是要依赖投放流量来实现。可以预见的是,现阶段的AI出海短剧回本风险或许会更高。
一是成功的AI出海短剧案例尚未诞生,谈商业化还为时过早;二是即便是正处在风口中的出海短剧,也还没有达到“日入百万”的级别,甚至还要为亏损担忧,AI短剧又能赚到多少美金?
与其贸贸然将预算喂给尚不成熟的“AI”,不如踏踏实实找团队拍摄好成品。真正的出海短剧,没有捷径可走。正如上海佳甲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GAGA所说:“拥有独有IP和短剧剧本创作能力的团队,才更适合往AI短剧出海的方向发展。”
AI是否能让出海短剧更快复制国内短剧的“暴富神话”,仍是一道未解题。可以相信的是,AI让出海短剧赛道更沸腾了。
为了方便大家链接短剧出海上下游的资源,短剧自习室推出了《短剧出海生态版图》,目前已更新了2版,后续还会持续迭代更新。点击链接即可查看:《短剧出海生态版图》更新啦!共收录90+公司,新增9家承制方4家平台方!

上一篇:《短剧出海生态版图》更新啦!共收录90+公司,新增9家承制方4家平台方!
下一篇:横店短剧圈交流笔记,揭秘“竖屏横行”背后那些事......